2025-09-17

[新聞稿]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歡迎《2025年施政報告》 推動「綠建環評」國際化 助力「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香港,2025年9月17日 -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本會)歡迎今天公布的《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是次《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心、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本會將繼續與政府及各界緊密合作,發揮作為推動綠色建築的先驅,以及「綠建環評(BEAM Plus)」認證機構的優勢,進一步推動本地及香港以外地區可持續建築環境的發展,共建綠色未來。

推動綠建環評國際化,助力「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本會樂見政府積極響應國家倡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包括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共同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香港合作平台,及支持本會將綠色建築評估工具——綠建環評推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將可持續發展、環保、綠色建築及低碳概念進一步推動至世界各地。

推動綠色建築發展一直是本會的核心使命。本會自去年推出綠建環評全球版,將其應用範疇拓展至香港以外地區,包括「一帶一路」國家。目前,已有九個内地新建及既有建築參與綠建環評評估的試點項目;另外位於東非吉布提的特別展示綜合體項目,更成為首個獲得綠建環評全球版認證的項目,見證綠建環評在「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成功落地。

此外,由建造業議會擁有、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營運的「建造業議會綠色產品認證計劃」,在2025年5月推出 2.0版,接納內地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服務,便利內地綠色產品來港申請認證。認證與綠建環評的評分標準互相呼應,達到協同效應,有利於在「一帶一路」地區推廣。

對於環境保護署將於明年成立的「一帶一路」可持續綠色發展培訓中心,將在香港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員提供培訓課程,本會一直為業界提供綠建標準及相關專業培訓服務,將輔助該培訓中心把香港打造為綠建專業服務的重要輸出地

本會致力協助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探索「一帶一路」國家綠色建築的潛力與需求,推動綠建環評邁向國際化,提升綠建環評的國際認受性。

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加快為現有建築物減碳

本會欣見政府繼續推動市場加快為現有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色創科成果商品化,支持市場發展換電型電動車及自動化換電站技術,及鼓勵非政府機構建設區域供冷系統。

目前,香港有超過42,000幢私營既有建築,必須靠節能改造、重新校驗及各項創新營運策略,才能提速減碳。本會近年推出了不少新計劃,包括「Retrofitting Hub」節能改造平台,收集不同類別的成功案例,推動樓宇節能升級,以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建築物節能改造指南(第二版)》為業界人士提供不同的節能改造策略,以幫助降低既有建築的能源消耗。

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期望注入綠色建築元素

本會歡迎政府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成立不同工作組,以加速推進北都建設。本會期望政府就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方面,注入綠色建築元素,以吸引多方面的投資。例如:
  • 透過地契條款施加某些綠色要求,例如 「綠建環評」、「零碳就緒建築」及「淨零能源建築」等認證要求,令北都成為一個可持續的碳中和社區;
  • 考慮在北都的土地平整和基建設施工程深入實踐可持續發展評估,以提升工程的可持續性;
  • 引入綠色科技產業,設立「綠建創新試驗區」,容許財團試行新型建材與技術,如無電製冷、發電幕牆、負碳混凝土等,並透過政策誘因促進技術落地與應用;
  • 引入「綠色金融」與「碳信用交易」,為項目提供額外資金來源;
  • 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應納入綠色建築標準,協助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並推動綠色學府文化。

此外,本會樂見政府拆牆鬆綁,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採納各地優秀的建築方法,結合海外和內地的成功建造技術、用料和設備等,降低工程成本並縮短工期。本會亦會不斷更新綠建環評的水平,以提升建築物的綠色表現。

推動綠色金融,促進節能減碳成果轉化為碳信用

隨著香港交易所推出國際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為港元及人民幣提供全球唯一結算自願碳信用的交易平台,未來會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路徑,共建區內碳市場生態圈。本會支持政府聯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相關事宜,包括設訂自願碳信用標準和方法,以及碳減排量的登記、交易、結算等。

本會期望節能減碳的實際成果可進一步轉化為具市場價值的碳信用,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為綠色建築項目提供額外資金支持。此舉不僅促進綠色投資,更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本會認證的綠建環評及零碳就緒建築認證計劃已被納入金管局的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為業界持份者制訂能源表現基準、建立零碳就緒目標及幫助項目發展綠色金融,加速推動香港整個建築環境的減碳進程。議會亦已推出「綠色金融分類目錄合格申報服務」,協助銀行及業界確認項目是否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綠色金融標準,並與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制訂建造界在綠色金融分類目錄的操作指引,促進綠色融資。

建構長者友善的樂齡社會

就政府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帶領各政策局制訂對策,除了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等,亦會考慮推動銀髮經濟進一步發展。本會最近推出針對長者設施的綠建環評「長者友善樓宇」認證計劃,期望工作組能考慮在建築設計推動無障礙設施、安全性及社區融合,以回應社會對包容性和永續設計的需求。

總結而言,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欣見政府繼續支持綠色發展,並推行各項減碳措施。截至今年8月,綠建環評登記項目已超過2,800個,涉及逾8,800幢建築物,覆蓋超過9,900萬平方米。本會將持續擔當公眾、業界與政府之間的橋樑角色,並把可持續發展、環保、綠色建築及低碳概念進一步推廣至世界其他地方,並朝著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方向前進。

 
###

關於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創立於2009年,並於2016年成為《防止賄賂條例》界定的公共機構,為非牟利會員制組織,致力推動和提升香港在可持續建築方面的發展和水平。本會藉連繫政府、業界及公眾,提高各界對綠色建築的關注,並針對香港位處亞熱帶的高樓密集都會建築環境,制訂各種可行策略,推動業界在2050年前邁向碳中和,帶領香港成為全球綠色建築的典範。創會會員包括建造業議會(CIC)、商界環保協會(BEC)、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SL)及環保建築專業議會(PGBC)。

詳情請瀏覽: www.hkgbc.org.hk
 

如有查詢,請聯絡: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
市務推廣及公共關係經理
蘇惠儀 (Lucy SO)
電話:(852) 3994 8832
電郵: [email protected] 


市務推廣及公共關係高級主任
陳倩如 (Elsa CHAN)
電話: (852) 3994 8829
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