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香港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已於6月5至7日順利舉行,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名政府官員、業界及商界精英及學者雲集香港參與盛事。是次會議以「建築環境變革:創新、融合、實踐」為主題,三天會期包括主題演講、專題討論、圓桌會議及近百場分組論壇,同場並設展覽,令會議成為互相交流知識、促進合作的大好平台,推動各界共同攜手邁向可持續建築環境,並迎接下屆2020年於瑞典哥德堡舉行的全球會議。

今期《GreenMAG Plus+》號外立即為大家回顧一下是次被譽為綠色建築業界「奧運」的國際盛事!

政府全力支持 成就國際級盛事
菲格雷斯:感謝特朗普!
學術交流頂級平台 創新意念大集合
新鮮人‧新構思‧創未來
慶祝晚宴:聚首一堂共慶成果
創新產品方案 盡在會議同期展覽
走出會議室 深入考察綠色建築
全球會議 x 社區參與:綠色建築意念深入社區

政府全力支持 成就國際級盛事

行政長官梁振英擔任全球會議開幕典禮主禮嘉賓。

建造業議會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為使香港在全球綠色建築發展中更為舉足輕重,於2014年初申辦本屆全球會議,其時已獲特區政府大力支持,最終成功取得會議主辦權。

此後,特區政府積極支持全球會議的籌辦工作,包括派出代表加入籌辦委員會及學術委員會,並出任國際榮譽顧問。在政府積極協助下,大會又成功邀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代表蒞臨主禮及作主題演講。發展局、環境局和運輸及房屋局亦於同場舉行的展覽設置攤位,展示政府在推動可持續建築環境方面的工作,全球大會更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週年的慶祝活動之一。

全球會議首天邀得行政長官梁振英擔任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向各地代展示本港極為重視可持續發展。各級官員亦積極參與會議討論,除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作主題演講外,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與副局長陸恭蕙於聯合國環境署主持的「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專題討論」擔任講者,而政府各部門更合共提交了超過30份論文,於分組論壇中與海內外專家交流政策制訂及技術發展等經驗。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則於會議閉幕典禮上擔任主禮嘉賓,為香港首度主辦全球會議畫上圓滿句號。

特區政府上下的鼎力支持,令會議成為真正獲各方支持的國際級盛事,鞏固香港在全球可持續建築環境發展的角色。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全球會議閉幕典禮上致詞。

環境局局長局長黃錦星在全球會議展示本港建構可持續建築環境的藍圖。

環境局局長副局長陸恭蕙(左)為全球會議主持其中一場圓桌會議。

特區政府在禮賓府中設歡迎酒會,為海外與會代表洗塵。

菲格雷斯:感謝特朗普!

菲格雷斯於會議首天發表主題演講。

全球會議邀得多位重量級國際專家來港分享,其中全球氣候能源市長盟約副主席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於會議首天的主題演講最受注目。她甫開始即回應了美國總統特朗普聲言帶領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我感謝他激起了各界對《巴黎協議》新一波海嘯般的支持,更樂意承擔應對氣候變化之責,實為前所未見。」菲格雷斯亦談到「脫碳」的市場機遇,鼓勵以市場力量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其歷時約20分鐘發言獲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張建宗向與會代表介紹港府建設可持續及宜居城市的策略及各項政策。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則為全球會議「打頭陣」擔任首位主題演講嘉賓,詳細介紹了香港政府在建設可持續及宜居城市下的策略及各項政策,令海外與會代表更了解香港高度集約都市環境下達致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及發展方向。會議其他主題演講嘉賓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劍橋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總監Peter GUTHRIE教授、Transsolar總經理及慕尼克工業大學建築技術與氣候適應設計教授Thomas AUER教授,以及卑詩大學建築及園境建築學系教授Raymond COLE博士。

全球會議邀得蘇蘊山擔任主題演講嘉賓,介紹中國綠色建築和城市發展的最新趨勢。

Raymond COLE博士以重新定義環保主義為題,在全球會議作壓軸主題演講。

學術交流頂級平台 創新意念大集合

由聯合國環境署主持的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專題討論於會議次日舉行。

「可持續建築環境會議系列」為現今可持續建築及建造業界中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會議,以三年為一循環,主要圍繞經專家評議的論文、業界及地區政策的研究報告等。今次在港舉行的全球會議則是為2015-2017會議週期作一總結,其中包含了2016年在世界各地舉行的20場地區會議中最優秀的論文作品,而全球會議大會亦有於去年徵集論文交予國際專家評議甄選。最終,全球會議結集各地近400份精選論文發布,三日合共設近百場的分組論壇。為令討論更為深入集中,大會更將論文按討論範疇組合成12個議題主軸,方便與會者按興趣選擇參與。

另外,全球會議安排多場重點討論,由國際間甚具影響力的代表前瞻締造可持續建築環境的方向。其中,由聯合國環境署經濟部城市及建築專案經理Curt GARRIGAN主持的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專題討論於會議次日舉行,除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副局長陸恭蕙及全球氣候能源市長盟約副主席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 外,參與討論的還有來自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國際能源署、國際永續建築環境促進會、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十年方案框架計劃、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及法國住房、城市發展及景觀局的代表。

大會又舉行了兩場圓桌會議,就邁向可持續建築環境的市場新趨勢及實際操作互相交流。同時,乘中國近年的急速城市化和經濟發展,大會舉辦了四場關於中國的專題論壇,以探討內地建築業所採用的綠色改造技術、一線城市摩天大廈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國內最新頒布的健康建築評價標準等。另外四場地區論壇則有去年20個地區會議的主辦單位代表聚首一堂,討論各地區綠色建築現況、現行計劃措和發展趨勢的重要性,與會者都十分珍惜這個互相學習的寶貴機會。

會議共設近百場的分組論壇,促進交流與商業案例及業界日常操作有關的研究成果及創新意念。

兩場圓桌會議分別以「建築環境變革之新觀點」及「以領導優勢推動可持續建築環境」為題作深入討論。

新鮮人‧新構思‧創未來

八隊入圍隊伍在100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邀在全球會議中作最後匯報。

今屆全球會議着重創新,絕對少不了新一代的參與。大會為止特別舉辦「國際青年比賽」,向全球學生及年輕專才徵集開拓美好將來的嶄新意念、項目及行動計劃。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修讀不同科目的專上學生合共遞交了100個設計項目參賽,由海內外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選出最佳的八隊入圍隊伍在全球會議中作最後匯報,各隊均獲「度身訂造」的獎項,嘉獎他們的出色提案。

獎項 隊伍
最創新模組設計 Adaptive Integrated Module (俄羅斯)
最佳「活建築」 C3 Farming(香港)
最全面超高密度社區 城寨2.0 (香港)
最創新可持續都市 緣‧廊(香港)
最佳文化遺產區域可持續復修 Preserve and Update(中國內地)
最佳綜合「轉廢為能」系統 Bio-gas from Waste(香港及中國內地)
最具文化觸覺概念 The Green - Blue City - Amazon Referent (厄瓜多爾)
最創新都市評估概念 Urban Framework(德國)

會議場地展出八隊入圍隊伍的提案,讓會議參加者了解新一代的嶄新意念。

國際青年比賽得獎隊伍在頒獎禮後與嘉賓合照。

慶祝晚宴:聚首一堂共慶成果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應邀擔任晚宴主禮嘉賓,致辭歡迎中外賓客。

是次全球會議另一焦點為6月6日舉行的慶祝晚宴,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應邀擔任晚宴主禮嘉賓,除致辭歡迎賓客外,亦在席間頒發獎項,表揚建築署、恒生管理學院及太古地產有限公司這三個獲得最多綠建環評鉑金級建築項目的機構。另外,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則頒發獎項予在不同建築類別中綠建環評得分最高的項目團隊。當晚賓客盈堂,場面熱鬧,來自世界各地逾400位業界代表聯誼聚首,歡慶全球會議成功舉行。

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左)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黃比在晚宴上先後致辭。

三個獲得最多綠建環評鉑金級建築項目的機構代表,在張建宗手上接過獎項。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及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嘉許六個在不同建築類別中綠建環評得分最高的項目團隊。

慶祝晚宴新知舊雨歡聚一堂,場面熱鬧。

在多個攝影比賽中屢獲殊榮的本港建築師鄭振揚應邀出席晚宴,分享自己拍攝香港和中國建築、人文與自然景緻的點滴。

晚宴上400位海內外賓客共慶綠建環評的豐碩成果。

創新產品方案 盡在會議同期展覽

建造業議會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攤位位處會場正中,可循環再造的木製結構模仿大樹形態,加上代表會議的「裳鳳蝶」,象徵香港都市與郊野環境密不可分。

全球會議理論與實踐並重,因此除了百多場討論外,亦設有展覽展示如何以最新科技、產品及政策實踐可持續建築環境變革,共吸引近40個單位參展。

位處會場正中的攤位由全球會議主辦機構建造業議會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合力炮製,可循環再造的木製結構模仿大樹形態,代表香港都市與郊野環境密不可分。攤位向參觀人士概述香港的建築環境,並將重點介紹香港的綠色建築評估工具「綠建環評」。攤位又派發由身兼插畫家的建築師岑延威 (William TSENG) 為11個香港綠建項目繪畫的明信片,並設投寄服務,深受外國甚至本地代表歡迎。發展局、環境局和運輸及房屋局分別設置攤位展示政府在推動可持續建築環境方面所推行的政策及落成項目等。

全球會議主辦機構攤位派發印有綠建項目素描的明信片,深受歡迎。

其他攤位的展品亦包羅萬有,包括虛擬實境應用、電機及控行系統、環保建材及環保方案等,全方位展示不同層面的創新科技,協助推動可持續建築環境發展。

有展商展示虛擬實境設備,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亦有試玩。

會場以海報方式展示另外50多份研究結果,以及九場地區會議的精華。

展覽囊括不少推動可持續建築環境發展的創新成果,人流絡繹不絕。

走出會議室 深入考察綠色建築

導賞團參加者走訪香港綠色建築,認識各項綠色設計在人煙稠密都市環境的應用情況。

大會在6月8 及9日合共舉辦了五團綠色建築導賞團,讓與會代表深入了解高樓林立都市下的綠色一面。

其中四團本港路線行程遍及港九新界,走訪多個綠建環評最終或暫定鉑金級建築,以及取得綠建獎項的項目,包括建造業議會零碳天地、恒生管理學院、科學園

第三期、T · PARK [源 · 區] 等,另外亦安排參觀華廈邨、PMQ及景賢里,展示香港在保育及重用舊建築的成果。至於深圳導賞團的行程則拜訪建科大樓、深圳國際低碳城及天安雲谷,一探中國在急速發展下如何應用最新的綠色建築技術。

參加團友都表示,行程深入介紹了在人煙稠密、高度集約的都市環境中建設可持續建築環境的挑戰和實際應用創新設計及科技的情況,令他們眼界大開。

大會另外安排了一個生態文化導賞團,遊覽位處新界東北的荔枝窩,欣賞香港的生物多樣性,並了解本地的農村文化。

大會特設深圳導賞團,展示中國急速的綠色建築技術發展。

生態文化導賞團暢遊荔枝窩,欣賞本港的生物多樣性及農村文化。

全球會議 x 社區參與:綠色建築意念深入社區

由建造業議會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辦的香港綠色建築週今年提前到5至6月舉行,緊扣全球會議,帶動全城關注可持續建築環境發展。其中,「全城綠活」中六生英語演講比賽以「齊齊行動紓緩氣候變化」為題,來自六間中學的應屆文憑試考生於6月7日齊集全球會議會場,向評判團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綠色建築專家講述如何推動身邊的親朋戚友齊齊對抗氣候變化。經評判團評分及現場觀眾投票,英華女學校隊伍脫穎而出,贏得「最佳演說獎」。該隊以「減少塑膠」作計劃主題,並設計以手機應用程式記下「無棄置膠樽」的日子,冀改變市民的習慣,從日常生活做起。

「全城綠活」決賽於全球會議期間舉行,由同學閳述如何齊齊行動紓緩氣候變化。

英華女學校的參賽隊伍表現出色,贏得「最佳演說獎」。

全球會議期間,會場同時展出兩個學生比賽的得獎作品。香港綠色建築週「綠色香港:我家‧我城」小學生繪畫比賽的作品呈現了小朋友對綠色香港的憧憬,冠軍作品亦用作印製會議專用袋,將同學的創意變成會議的「紀念品」;而「綠色空間 由我創造」綠色建築全港學生比賽今年的主題為「我的理想綠色家園」,同學以模型、計劃書及畫作等型式發揮創意,將綠色建築的概念融入現實生活的建築環境,創造理想的綠色空間。這些活動不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展現新一代的創意與想法,亦讓他們從專業討論中休息一下,由新一代的視角審視可持續發展。

有海外代表對「綠色空間 由我創造」綠色建築全港學生比賽的得獎作品頗感興趣。

會議專用袋印上「綠色香港:我家‧我城」小學生繪畫比賽的冠軍作品。

[完]